服務熱線:(852)39995400  (852)68882160
購物車
註冊

用戶登入

×
忘記用戶名
忘記密碼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852)39995400

WhatsApp 微信號

電郵 support@tnet.hk
在線諮詢    

更多聯繫方式

航天產業:390億或撬動4000億

  • 發佈時間:2013-06-17

  • 瀏覽次數:2753

  •   時代互聯6月17日訊 木糖醇口香糖、有機菜品、運動鞋鞋底、數字高清電視……載人航天技術,看似遙不可及,其實,生活中處處可見。

      數據顯示,載人航天工程實施20年,中央財政共安排人民幣390億元,主要用在技術研發、樣品研制、飛行產品的生產,試驗設施設備的建設以及大量的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的消耗。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採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評估結果顯示,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將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這意味著390億元載人航天工程將催生4000億元左右產業空間。

      當下,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飛行器成功實現交會對接為世界矚目。“這標志著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發展步入成熟階段,為下一步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奠定基礎。”6月16日,休斯敦自然科學博物館天文館主任卡羅琳·薩姆納斯對新華社說,“建造空間站有許多技術難題要突破,中國如何破解這些美國和俄羅斯曾面對過的難題令人期待。”

      對於航天技術的民用化,分析師和專家昨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從經濟規律和國外的經驗看,航天等偏軍用技術的發展,不僅會帶動中國的軍工和與之相關的高新技術等產業,還會在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更廣泛地運用到民間領域,誕生更多類似北斗導航這樣的民用產品。

      神舟與天宮“熱戀”

      13日13時

      6月13日13時,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已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如果說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那麼,神舟十號則是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神舟十號重點將轉向對這些技術的驗証和應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這相當於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要進一步定型階段,為以后進一步開展空間實驗室的研究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一個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

      具體而言,本次神舟十號的任務是,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並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同時,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等。

      6月13日13時,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已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按先前的計劃,神舟十號飛船將先后與天宮一號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另據新華社報道,神舟十號航天員6月14日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在軌維護,完成了內裝飾材料更換試驗。

      官方評論稱,神舟十號完成發射及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后,“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完美收官,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

      中國與美國“切磋”

       10年

      觀察家伊戈爾·利索夫對媒體猜測,照此發展下去,中國將用10年或更短時間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已通過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順利完成,天宮一號的發射和與神舟十號的交會對接屬於“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如周建平所言,這些都將為“第三步”——空間站建設做技術上的准備。

      對此,據央視報道,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為民透露的時間表是,中國天宮二號已在研制中,“在天宮二號上,可能要安排一些加注,就是給飛船、空間實驗室進行(推進劑)加注等實驗,這可能需要新一代運載火箭作為它的運載工具。我估計在‘十三五’可能會安排這些工作。”

      “中國推動航天計劃首先是為了樹立威信。”德國《時代》周刊則認為,“這個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想証明,自己不僅能生產廉價消費品,也能在技術上跟上美國。”

      薩姆納斯認為,中國有資金、有技術、有意志投身於太空探索和開發,又有美國和俄羅斯的經驗可供借鑒,“相信中國有一天會趕上甚至超過美國”。據外媒報道,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叫停了美國實施多年的“登月計劃”,加上奧巴馬寄望的“工業界和私人航天企業合作”幾乎沒有成果,美國航天事業正在走下坡路。

      俄航天署主辦期刊《航天新聞》的觀察家伊戈爾·利索夫對媒體猜測,“照此發展下去,中國將用10年或更短時間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本次神舟十號的發射和與天宮一號成功的交會對接,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之一。“從產業角度,太空器的發射不僅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還要聚集大量的技術、人才和管理等生產要素。”他說,“總之,這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就出成果的一件事。”

      航天與航母“賽跑”

      267.6億元

      到2105年,中國國防信息化市場年產值可達267.6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策略分析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神舟十號和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戰略將給中國軍工產業帶來長期的發展機會,也往往會成為市場短期炒作的熱點。據他提供的數據,5月底開始,就有不少資金大規模進入到了軍工板塊。

      “中國雖然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但不代表中國不發展軍工產業。”宋頌興也認為,“從趨勢和國家的規劃看,軍工產業值得關注。”

      從目前情況看,不止是航天技術,航母和國防信息化同樣存在推動軍工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日前,有外媒稱,中國將分階段落實航母建造計劃,“第一階段將建造4艘常規動力航母,第二階段至少建造兩艘核動力航母,預計2020年左右交付海軍”。但這條消息未得到官方認可。

      華創証券則分析,“按中國國防信息化‘三步走’的發展規劃,即到2020年實現信息化主導的機械化,預計中國2015年之前軍費將保持10%的復合增長率,軍事電子和通信系統等信息技術開支佔國防開支比例達到3%,那麼,到2105年,中國國防信息化市場年產值可達267.6億元。”

      “神舟十號、航母等在電子技術、動力推進技術、太陽能採光、特種鋼材、機械重工等方面採用的或許都是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也就是說,神舟十號的發射、航母的出現等也將對其他產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宋頌興認為。

      軍用與民用“邂逅”

      12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由中國航天產業所輻射出來的產業鏈,已達到1200億元的規模

      在宋頌興看來,一旦將軍用產品推廣到民用市場,會產生更大的商機和對有關產業的推動力。

      “航天科技又被稱為‘技術金礦’,1美元的投入能產生7至12美元的回報。它對技術的拉動和對經濟增長的帶動,遠遠高於我們的想象。”《人民日報》近日援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的話稱,“比如,發射一顆衛星,價值不僅是衛星研制、發射服務所帶來的,還有運營服務和地面維護服務,這一鏈條帶來的價值不可小視。”

      據不完全統計,由中國航天產業所輻射出來的產業鏈,已達到1200億元的規模。僅衛星領域而言,衛星廣播電視教育使中國幾千萬人通過這所“空中學校”接受培訓,直接節省資源可折合數百億元。另外,礦產、地質、鐵道、橋梁等部門利用資源衛星進行勘察,節約的資源和所取得的收益都相當可觀。

      事實上,中國軍工產業和航天等高科技術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繼續有大規模的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撐,本身也要有來自民用領域的“反哺”和支持。“這一方面要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將目前的這些高科技推廣到民用市場,以技術換取資金、參考數據等﹔另一方面,如各方面條件允許,可吸引一些民間的資本參與建設。”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一項公開研究表明,美國軍方研究的項目至少有60%可以直接用於民用領域。比如,國際互聯網、GPS、由77顆衛星組成的“銥”星電話系統已經和將要為美國國庫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財源。有媒體評論,憑著這種機制,美國的軍事投入產生了一種軍民互動的“增值效應”,軍隊成了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聚寶盆”。

搜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