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852)39995400  (852)68882160
購物車
註冊

用戶登入

×
忘記用戶名
忘記密碼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852)39995400

WhatsApp 微信號

電郵 support@tnet.hk
在線諮詢    

更多聯繫方式

紐約時報:Facebook的谷歌效應

  • 發佈時間:2011-01-12

  • 瀏覽次數:2974

  •         據國外媒體報道,《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及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Andrew Ross Sorkin)在其專欄Dealbook中以《Facebook的谷歌效應》為題撰文。文中稱幾年前谷歌IPO,各機構沒有大量買進谷歌股票,導致他們錯失良機,所以現在面對Facebook的私下募股,各機構當然不想重蹈覆轍,這被稱為“谷歌效應”。但以前風險投資是風險投資家的專利,他們對風險的概念心知肚明,但現在所有投資者都進入這個行業。對市場的不了解,可能會導致問題產生。不過也有風險投資家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稱這種私下募股是晚期風險投資的一種全新形式。

            全文概要如下:

            “我只希望唯一受到傷害的是那些投機者。”

    風險資本投資者羅傑·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表示,目前矽谷掀起了新一輪針對業績良好的互聯網私有企業的投資熱潮。起因就在於Facebook上周獲得了20億美元的融資,致使Facebook的市值達到了500億美元。

    麥克納米先生,作為私募股權公司Elevation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對Facebook的近期的商業動向非常了解。

            但麥克納米已經開始擔心,由於受到投資者的慫恿,接下來的幾個月會有數十家互聯網公司跟風募股。

    麥克納米說:“根據歷史經驗,雙方最終會因過分高估自己的實力,最終導致問題。”麥克納米認為目前私募投資熱潮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以前的風險投資都是風險投資家來運作,他們對其中的風險有著專業的認識。但現在,隨著數億資金投向Facebook和Groupon這樣的公司,大機構投資者、高盛的富有客戶,以及散戶們紛紛也把自己的錢投到這個行業中。

            然後,出現了更多的間接方式來購買這些熱門私有公司的股票。一些金融機構正在創建媒介,讓富有的獨立投資人有機會在二級市場中大展拳腳,在二級市場上,Facebook、Groupon、Zynga和其他科技創業公司的股份交易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上周一群科技高管們建立了一個封閉式共同基金。這個基金試圖直接從公司或私人交易中購買相關股份。想想不久就要公開交易的NeXt BDC基金,它並不是高盛的富有客戶,剛剛脫離夫妻店的形式也不是很久,但卻購買了Facebook的股份。

            按照麥克納米的說法,投資者們因為生怕再次錯過谷歌這樣的企業,因而拿出大把鈔票進行投資的這種現象,叫做“谷歌效應”。

            “谷歌IPO的時候,幾乎所有機構都沒有大量買入,最後是大家都錯失良機。沒人會想在Facebook上重復這種錯誤。”麥克納米說。他表示,當年谷歌IPO的時候是85美元一股,而本周一谷歌收盤價是614.21美元。

    谷歌IPO的慘痛歷史還了然於心,但這並不表示現在機構們就必須激進冒險。這些公司向Facebook拋出大量金錢,卻對它的運營情況知之甚少。投資者只是被告知Facebook在近兩年的收入和利潤,而投資者最需要知道的具體財務細節,哪怕是那些富有的大客戶也不得而知。

             德豐傑風險投資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董事巴裏·舒勒(Barry Schuler)在上周Facebook的私下募股中表示:“讓我們實話實說,不管你怎麼想,這是一次虛假的IPO。”

    舒勒補充說:“投資者只是聽了高盛的片面之詞,看到了Facebook的美麗光環,但他們繞過上市公司必須遵守的一些規則。”

              但華爾街的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艾倫·J·派翠考夫(Alan J. Patricof)從事過多年的風險投資,並且在早期投資過蘋果。他認為,風險是很高,但並不能說這樣就不對,現在有大量的個人投資者想要參與。它可能是晚期風險投資晚期的一種全新形式。

              對於企業來說,在私人市場上募集資金,而不是去IPO有著更深遠的意義。麥克納米說:“IPO就像一個。。”他列舉了IPO一系列缺點:額外的審查、合規成本和競爭對手的幸災樂禍。

    麥克納米表示,IPO就像是給企業挖了個大坑,但私人募股就像是一道曙光。可以允許發行人在最小的監管下獲得大量資金。而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樣交易的好處是能夠大量購買股票,有時候,這在IPO市場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些晚期發行產品也允許公司高管和早期投資者有流動性,讓他們可以轉嫁風險。例如Groupon在最近一次融資後,就允許其董事會套現3.445億美元。

    所有一切都對公司高管和雇員有利,但這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有利嗎?一旦公司在潛在IPO之前就部分套現是風險更大還是更小?

            風險資本家彼得·泰爾(Peter Thiel),他也是Facebook董事會成員。在去年秋天的TechCrunch大會上,泰爾曾表示,他在決定是否對創業公司進行投資時,有這樣一條原則:“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薪酬越低,公司就越有可能獲得成功。”

    現在他可能需要改變一下他的投資原則了。

     

     

     

    文章來源:搜狐IT

    www.tnet.hk

    ICANN & CNNIC & HKDNR認證頂級域名註冊商

搜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