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852)39995400  (852)68882160
購物車
註冊

用戶登入

×
忘記用戶名
忘記密碼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852)39995400

WhatsApp 微信號

電郵 support@tnet.hk
在線諮詢    

更多聯繫方式

互聯網發展四段論

  • 發佈時間:2011-01-04

  • 瀏覽次數:4202

  •      到今天互聯網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路程,在這漫長而短暫的40年裏,互聯網給整個世界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而也正是因為互聯網的普及,我們的生活才得以變得更加的便利,對世界的認識也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艱難。然而互聯網作為此在世界的一個存在,其仍舊無法逃脫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即由盛而衰。
         眾所周知,最初的互聯網是給計算機專家以及科學家用的,一直到了90年代初,在技術的支撐之下互聯網才逐漸開始在西方的發達國家普及,而中國互聯網的真正普及則是在2000年以後,此前計算機雖然在中國已不鮮見,但互聯網計算機更多的還是應用於大城市的一些公司和政府部門。不過雖然中國互聯網的普及沒有西方早,但起步卻與西方沒多少時間差距。這也使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幾乎做到了與西方互聯網同步的程度。
         而當我們反觀互聯網這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發現互聯網的發展仍然是以人為中心的,或者確切的說是跟著人的需求走的。不管是雅虎當時的崛起,還是這幾年谷歌的稱霸,亦或者是最近facebook的火熱,互聯網所走的依然是一條清晰可見的路線,即:信息互聯網→搜索互聯網→生活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接下來筆者就將分別對這四個時代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以便大家能夠更加清楚的理解這一發展路線。
    一、 信息互聯網
         信息互聯網的到來是以雅虎的崛起為標誌的,也就是1997-2002這個時間段,彼時的互聯網主要還是被人們用於獲取新聞信息及便捷的聯系世界各地的朋友或者客戶。在那之前人們主要是從報紙、廣播及電視上獲取信息,而這些傳統的媒介一直都有先天的缺陷,致使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大打折扣。但與此對應的是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陡增,傳統的媒體再也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這時候雅虎應運而生了。
         雅虎的模式也就是門戶模式,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將傳統媒體上的信息綜合到一個自己的平臺上,經過編輯的編輯加工然後根據內容分頻道分欄目的推送到各個主頁,為網民提供免費的信息服務,在為網民提供免費信息的同時獲取大量的流量,然後根據流量為企業提供廣告服務從而實現盈利。因此說直白一些門戶就是一個信息的聚合和推送平臺,其本身並未提供或者很少提供原創的實時新聞,而只是讓傳統媒體上原本已有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範圍更廣了而已。
         在中國當時也出現了幾家效仿雅虎的門戶網站,也就是如今為人所熟知的新浪和搜狐。但隨著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大量同類網站蜂擁般的出現,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人們漸漸發現很難在浩如煙海的新聞資訊裏找到自己想找的信息,同時局限於網站頁面板塊的限制,編輯也無法將所有的信息推送到網站主頁而只能依靠網站主編的主觀意誌來對信息進行推薦,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一條信息只會短時間的出現在頁面上隨即便會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裏。而門戶網站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讓網站用戶輕松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門戶網站也就只能親眼看到自己像夕陽一樣慢慢的接近地平線。
    二、 搜索互聯網
         事實上只要有問題存在,總會有人去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解決問題的人也會收到來自世界的回報。谷歌便是這樣一個解決問題的人,而谷歌所代表的時代也正是搜索的時代。搜索時代主要介於2002年至2007年之間,在這個五年裏谷歌超越雅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可以說以谷歌為代表的搜索網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獲取問題,之前門戶網站解決了信息量少以及信息傳播速度慢的問題但卻在如何讓用戶輕松的獲取自身所需的信息這個問題上束手無策。而谷歌則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抓取以及特定程序的分析整理從而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以至於用戶只需要在搜索框輸入一個關鍵詞,搜索引擎便會為用戶展示相關的信息,從而大大縮短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
         而谷歌也通過這免費的檢索服務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即根據用戶搜索內容同步展示相關廣告,從而為廣告主更加精確的定位了潛在客戶,當然廣告效果也大大提升。谷歌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廣告公司”,並成功的超越雅虎和微軟成為了行業老大。
         在搜索時代中國對應的代表則是百度,百度自上線以來憑著本地化的運營占領了中國近80%的市場份額,並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當然在搜索結果的準確性上百度雖然跟谷歌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就其已經做出的成績來說,足以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然而也正如很多人能夠看到的那樣,搜索引擎作為一個商業實體,不管怎麽說盈利是前提,這就直接導致了在搜索引擎上我們不小心就會撞見垃圾廣告,甚至遭遇詐騙廣告。此外因為搜索引擎的算法和漏洞問題,不少的垃圾信息並沒有被過濾掉而是直接出現在了用戶的搜索結果裏,使得用戶體驗正變得越來越糟糕。雖然谷歌今年來一直在位解決這個問題做各種各樣的努力,但迄今依然沒有推出為人人所稱道的解決方案,反而是代表著另外一個時代的產品facebook替谷歌尋找到了一個更為完美的體系。
    三、 生活互聯網
         在這個時代人們不用憂慮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信息,信息會自動找上門來。在這個時代人們也不用擔心自己被垃圾信息,詐騙廣告所包圍,因為我們可以對那些說“不”。同樣在這個時代我們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任何想要的商品,而且還能享受遠低於傳統超市和商店的優惠價格。這個時代就是生活互聯網的時代,也正是我們正經歷的這個時代。
         生活互聯網大致起始於2007年,而我則傾向於將這個時代終結在2012年,當然我並不是說2012年會是世界末日,而是說到2012年的時候另一個時代會悄然來臨,會慢慢的侵襲生活互聯網。在生活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和阿裏巴巴是兩顆耀眼的明星,而facebook,twitter,youtube,groupon則是另外幾個為人所熟知的代表。
         生活互聯網的革命性就只在於它一方面將信息的傳播方式徹底顛倒使之更為人性化,一方面又為人的生活提供各種各樣的便捷。首先facebook和twitter讓媒體向著社會化轉型,只要人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電臺,一個媒體,人們在圈子裏相互分享推薦有價值和意義的新聞,而不必糾結於搜索引擎龐大的信息海洋裏。同時人們也能足不出戶就享受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便捷,甚至能以超低的價格購買到此前夢寐以求的商品。而這是門戶所無法給予的,也是搜索引擎所不能的。
         可以預見,facebook及twitter定會讓信息的傳播方式來一個大的翻轉,內容為“王”也會慢慢的變為內容為“服務”,內容不再恒久的“在那”,而是信息尋找尋找信息的人。而很顯然未來的幾年時代還是屬於生活互聯網的,屬於亞馬遜、阿裏巴巴、facebook……
         不過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活互聯網時代不可能長久的稱霸互聯網, 它們的屬性也決定了以facebook為代表,以亞馬遜,阿裏巴巴為代表的網站只可能為人提供基礎的生活及信息服務。Facebook是一個社交性的帶有媒體屬性的平臺,但它的信息同樣是泥沙俱下的,我們很難在上面看到精辟有有思想的文章,twitter就更是如此。而至於說電子商務類,視頻類,問答類網站就更難以受此重任了。
    四、文化互聯網
         在筆者看來,文化互聯網就是互聯網的終極形式了。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門戶、搜索引擎、以及生活類網站都解決了它們那個時代的問題,同時滿足了人相關的需求。但在面對文化、精神及靈魂上的訴求的時候,所有的這些網站又束手無策了。而要滿足人在文化以及精神上的需求,則需要另一個時代的到來,同樣又需要另外一批代表性的企業網站。
         其實在生活互聯網時代中期就已經有了某種轉向,這個轉向是以youtube、維基百科的出現為標誌的,它們其實代表的就是一種文化互聯網的未來,當然還只是最初的形式。作為現代的文明人,他們肯定不再單純的滿足於輕松的獲取新聞信息,也不再滿足於便捷的實現購物和有一個龐大的社會交際圈子,而是在這基礎上完善自身,提高修養,補充知識,追逐優秀的文化。維基百科越來越受到眾人的歡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然未來不可能只有維基百科,而是會出現以web 2.0為基礎的文化知識類網站,這些網站會以web 2.0甚至3.0的模式來將信息最為精確的送到合適的人手裏,同時提供深層次的有思想的文章,提供有意義的文化活動服務,每個人都可以輕松的享受創作所帶來的精神的幸福,當然也受著優秀文化的熏陶。
         但文化互聯網並不會單獨的存在,它的存在是以信息互聯網、搜索互聯網、生活互聯網為前提的,換句話說文化互聯網時代是以文化為主,其余的為輔,但不可或缺。文化互聯網並不會消滅任何一種互聯網形態,而只是將他們融合在一起為己所用,它兼容並包,各取所長。
         同時兼具也就意味著新銳的終結,到那時候我不再認為互聯網還有其他的形態,而是自此之後開始步入傳統的行業,與之前的傳統行業不再有多少的區別,各自的基因也都有共似之處,人們提起互聯網的時候也不在感到新奇,就像我們覺得吃飯沒什麽新奇的一樣,並最終讓位於另外一個新秀,而這個新秀極有可能是基於光腦的,但不會是基於光腦的互聯網。

    文章來源:新聞網科技頻道

    www.tnet.hk

    ICANN & CNNIC & HKDNR認證頂級域名註冊商

搜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