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852)39995400  (852)68882160
購物車
註冊

用戶登入

×
忘記用戶名
忘記密碼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852)39995400

WhatsApp 微信號

電郵 support@tnet.hk
在線諮詢    

更多聯繫方式

分析稱電子郵件不符合Facebook擴張戰略

  • 發佈時間:2010-11-15

  • 瀏覽次數:2571

  •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he Next Web今天撰文稱,雖然業界普遍認為Facebook將於周一推出電子郵件服務,並將對谷歌Gmail構成威脅,但此舉卻並不符合Facebook的擴張戰略,而且難以成功。

    以下為文章全文:
    短兵相接
    Facebook正在試圖搶占谷歌的地盤。
        科技行業的普遍共識是,Facebook將在周一的發布會上推出某種電子郵件服務,目標直指谷歌Gmail。盡管這是Facebook向谷歌發出的最公然的挑釁,但卻不太可能是唯一一次。另外,谷歌也試圖通過一些業務向Facebook發起攻勢。
        這是這兩家公司最新的一次交鋒。除此之外,雙方最近的緊張關系以及對挖角行為的譴責也引發了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科技行業是從何時開始派系鬥爭的?換句話說,Facebook和谷歌為何要侵犯對方的領地?
        考慮到這兩家公司是當前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科技企業,因此他們之間的競爭並不令人意外。真正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竟然赤裸裸地開始搶奪彼此的用戶。
    這種情況大約始於8個月前,當時谷歌推出了Buzz。彼時的科技媒體對這款產品贊賞有加,認為谷歌通過將Buzz整合到Gmail賬戶中,給社交網絡領域帶來了變革。當然,最終的結果表明,這一預測完全錯誤。
         Buzz發布後便引發了大量隱私批評,很快遭用戶棄用。如今,除了在用戶的Gmail賬戶一側還保留著一個圖標外,Buzz幾乎已經完全被拋棄。事實上,Buzz的使用量已經低到連垃圾信息散布者都已經放棄的地步。
         有趣的是,Facebook Mail當前營造的聲勢,與當初Buzz發布時極其類似。人們都認為,Facebook的電子郵件客戶端有望橫掃Gmail。
    事實上,有關“內置於社交網絡的電子郵件將帶來一場革命”的論調已經被討論過多次。
    根本差異
         問題的實質在於,Facebook和谷歌是兩家非常不同的企業。的確,他們有共同點。這兩家公司都擁有同樣的創新動力;他們都給各自所在的行業帶來了革命;他們最近幾個月還都遭遇了隱私問題。
         然而,這兩家企業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無法忽略的差異。谷歌的商業模式非常單一:除了廣告,還是廣告。他們為全部的產品買單,還提供很多其他的功能,而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廣告展開的。事實上,Android等許多谷歌產品之所以能夠存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谷歌的廣告發布能力。
         另外,谷歌的地位也並不穩固。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在許多市場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開發的產品擁有更多功能,而且也比其他公司的產品更為優秀。
         這種邏輯在搜索、地圖和電子郵件等市場尤其奏效。谷歌在這些領域的產品比其他任何競爭對手都更為智能,而且已經得以普及。當然,這種方法也並不總能成功。Buzz和Wave就失敗正是出於這種原因。事實上,Wave唯一的作用是讓人們想起老年人第一次上網時的感覺。
         的確,這些產品整合的功能比任何競爭對手都更多(盡管Wave並沒有什麽競爭對手)。但最終,這一層又一層的功能卻嚇跑了多數用戶。沒有人真正理解Wave或Buzz能夠成為必備產品的原因。
         相比而言,Facebook的產品卻總是能夠反映該公司的根本。如果電影《社交網絡》的說法屬實,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當初創建The Facebook是為了贏得哈佛大學某個小型團體的尊重。
         而如今,盡管已經成立6年,但Facebook仍然在秉承這種理念。它相對直接,並沒有復雜的功能層,而是充分反映了本質:一款組織用戶社交生活的工具。Facebook提供協作功能,但卻因此而對隱私產生了一種隨心所欲的態度。
    難以奏效
         這種對比包含了這兩家公司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的困境。多數谷歌和Facebook用戶並不關註他們為這兩家公司提供的信息量。但是你卻不會讓一個書呆子(谷歌)為你設計社交生活,也不會願意將隱私信息告知一個“大嘴巴”的家夥(Facebook)。Buzz之所以慘敗,是因為它試圖將谷歌的強項用於並不合適的地方,而Facebook Mail也將因為同樣的原因失敗。
         可是這兩家公司為何仍然執意侵犯對方的領地呢?就谷歌而言,他們希望探索新的方式來部署商業模式。由於用戶在Facebook網站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因此谷歌將創建流行的社交網站視為一個每天發布數百萬廣告的機會。至於Google Me是否能夠完成這一夙願還有待觀察,但是為了要在特定的領域成功,他們必須采取全新的方法。
          Facebook的動機則並不那麽清晰,一如他們的商業模式。Facebook已經找到了盈利方式,通過廣告來獲取利潤。除此之外,他們還從借助其遊戲平臺或API(應用編程接口)展開的所有交易中抽取分成。因此,很難理解一款電子郵件服務將如何幫助Facebook提升利潤。
          推出電子郵件平臺的決定有可能會讓Facebook像是一個盲目的模仿者,甚至會引發外界對Facebook發展方向和業務重點的質疑。盡管電子郵件平臺可以提升Facebook與AdWords競爭的能力,提供更多精準廣告,但卻不太可能媲美谷歌的規模。
          至於這一舉措是否表明Facebook戰略變化,或是希望拓展到其他平臺,還有待觀察。但是只要Facebook繼續追求當前的戰略,創建一款電子郵件服務似乎就不是一項符合邏輯的擴張。

    (文章來源中國站長)

     

    www.tnet.hk

    ICANN & CNNIC & HKDNR認證頂級域名註冊商

搜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