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852)39995400  (852)68882160
購物車
註冊

用戶登入

×
忘記用戶名
忘記密碼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852)39995400

WhatsApp 微信號

電郵 support@tnet.hk
在線諮詢    

更多聯繫方式

專訪LinkedIn創始人霍夫曼:300萬用戶在中國

  • 發佈時間:2013-11-14

  • 瀏覽次數:3601

  •   時代互聯 “LinkedIn 的核心是希望給人們提供巨大的幫助,而不是停留在看看照片之類的僅僅是有點兒意思。”LinkedIn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裏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近日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如是說。

      他表示,用戶不壹定每天都上LinkedIn網站,但是在人們職業生涯的特定階段,LinkedIn會對他們特別有用。

      這是霍夫曼第三次來中國,此次行程主要有三項,壹是應邀參加21世紀理事會的北京會議,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二是爲他的書《The Startup of You》中文版《至關重要的關系》做宣傳;三是見壹些中國的創業者。他表示自己每去壹個地方都希望見見當地的創業者,以此來了解當地的互聯網市場和創業環境。

      在社交網站短短10年的發展曆史中,有太多明星公司如流星般在發出耀眼的光芒後開始隕落。從2002年的Friendster到2005年的MySpace,雖然Facebook現在如日中天,但唱衰的聲音也不絕于耳。

      但在壹衆社交網站中,LinkedIn卻顯得十分獨特。這家公司已經有超過10年的曆史,見證了Friendster和MySpace的興衰,但卻沒有受到Facebook掘起的影響。這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其獨特的定位:商業社交,幫助人們拓展人脈,爲人們的職業生涯和商務活動提供幫助。

      盡管LinkedIn尚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現在已經在中國有300萬用戶,霍夫曼表示自己也在認真的研究中國市場。他在前不久剛在矽谷見過雷軍(微博),在北京國貿大酒店接受采訪的當天他還帶著雷軍送他的紅米手機以及其他兩部Android手機。“我現在有7部手機,出門壹般帶三部。要了解Android的情況就必須多用這些手機。”他說。

      LinkedIn 的早期難題:堅持和變通

      創業壹直是壹個艱苦的過程,尤其在早期。對于社交網站來說,用戶量是最關鍵的指標,但是LinkedIn的用戶增長和同時期的其他網站相比都要慢很多。

      “我們在2003年5月發布自己網站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和Friendster壹樣迅速獲得用戶,但是到了7月,我們發現那是不可能的。”霍夫曼說。

      在LinkedIn最初的幾年裏,不斷人向霍夫曼建議在LinkedIn上增加圖片分享甚至是遊戲,但是霍夫曼並沒有爲網站增加這些功能。他認爲,LinkedIn是提高人們工作效率的網站,只要能夠爲用戶提供高于其他網站的價值,LinkedIn就能做的更持久。從現在的事實來看,霍夫曼是對的。

      對于壹開始針對LinkedIn的爭議,霍夫曼認爲那是件好事,因爲壹個好的想法往往在壹開始都是很有爭議的。“我現在在GreyLock做投資的時候最喜歡的投資案例就是那些有人同意、有人否決的案例。”他說。

      不過LinkedIn還是做了壹些事情來提高用戶的增長,其中很重要的壹件事就是增加了地址本的功能,讓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地址本然後可以知道是否有自己的聯系人已經注冊了LinkedIn,從而方便這些人相互在LinkedIn上連接起來。“雖然和Friendster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個功能推出以後我們用戶增長有了很大提升。”霍夫曼說,“這是壹個很關鍵的功能,如果當時沒有想出這個功能,LinkedIn 可能就完了。”

      霍夫曼認爲,創業者壹定要堅持自己的願景同時又必須很明確的知道當下最重要的任務,要會堅持同時也要會靈活變通,另外還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可以對公司和業務進行適時的調整或轉型來應對市場變化。“轉型(Pivot)”是矽谷壹個很流行的詞,很多矽谷的成功公司,都經曆過數次轉型,霍夫曼之前任職的PayPal也不例外。

      職業社交:找到別人 也讓別人找到妳

      “無論妳是否承認,我們其實已經活在壹個社交網絡的時代。”霍夫曼告訴騰訊科技。社交網絡時代的特點就是人們之間都是有聯系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商業世界裏。

      商業世界裏,每壹個人脈連接都有極強的商業目的,或是爲了錢或者爲了人才。這種連接能夠爲雙方都帶去價值。但是要找對人,首先需要雙方有壹定的了解,尤其是在雙方專業領域的了解。

      在 LinkedIn 早期,很多懷疑者認爲沒有人願意分享自己的人脈,很多人認爲只有強關系才能帶來價值。霍夫曼記得壹位投資跟他說,自己已經非常成功,根本不需要通過LinkedIn來找工作。但是兩年以後再見到這位投資人,他告訴霍夫曼說自己現在每天都會上LinkedIn。這位投資人並不是去LinkedIn上找工作,而是更新自己的頁面,方便創業者更好的找到他,從而爲自己帶來投資項目。

      霍夫曼用自己的例子舉例說,如果有創業者在做互聯網支付項目,想找有相關經驗的投資人,那麽很可能會找到他,因爲他的工作經曆顯示他現在做投資(霍夫曼是投資公司GreyLock合夥人)、同時也是PayPal前高管——而如果他沒有填寫完整工作經曆的話,這位創業者可能就不會找到他,而他也可能失去壹次投資機會。

      信息的完整性意味著更多被別人發現的機會,這種機會包括了工作機會、投資機會、合作機會等等,這促使人們願意在LinkedIn上填寫完整工作經曆。

      “在社交網站時代,妳不僅僅是去找人,妳同時希望被別人找到。當人們意識到這壹點的時候,人們就會主動填寫工作經曆了。”霍夫曼說。爲了讓找人和被人找變得更方便,LinkedIn對用戶界面也有嚴格的控制,每個用戶的個人頁面都是統壹的顔色和布局,這讓人們在浏覽不同人的頁面的時候能有相同的體驗。

      貝寶黑幫效應:人脈圈擴大個人能力

      《紐約時報》在2011年壹篇人物特寫報道時稱霍夫曼是“人脈之王(King of connection)”,文章稱霍夫曼在矽谷的人脈之廣,可以說認識了他就等于認識了矽谷所有人。

      霍夫曼的人脈之廣,壹方面因爲他是LinkedIn的創始人和GreyLock投資人,另壹方面是因爲他是“貝寶黑幫(PayPal Mafia)”的代表成員之壹。

      “貝寶黑幫”指的是貝寶創始團隊的成員在離開這家公司後,紛紛成立了其他公司並獲得成功,而且他們這些人之間仍然保持著很好的聯系。這裏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PayPal執行副總裁霍夫曼成立的LinkedIn,PayPal聯合創始人、CEO彼得•泰爾開始做天使投資並且成功投資了Facebook,PayPal聯合創始人、CTO麥克斯•拉夫琴創立的Slide等。

      “我覺得如果沒有PayPal的工作經曆,沒有PayPal後來的網絡圈子,我做LinkedIn是不可能成功的。”霍夫曼說,“健康的人脈網絡能夠建立健康的商業關系。”

      他表示,由于PayPal創始成員都很年輕,大部分人在PayPal出售給eBay後都選擇了創業,所以在之後都壹直保持聯系,相互征求意見。現在PayPal黑幫的成員還會壹起吃飯或者參加聚會,在遇到問題時也會相互通電話討論。貝寶黑幫就是壹個典型的職業社交網絡。

      在谷歌(微博)和Facebook等公司成功上市後,這些公司也有很多員工出來創業,霍夫曼很願意投資這樣的創業者。“因爲他們有很好的人脈圈,人脈圈能放大壹個人的能力。我並不是說沒有人脈圈就不能成功,但是如果妳有很好的人脈圈,那麽對妳的成功會非常有幫助。”他說。

      對話霍夫曼精彩觀點:

      【LinkedIn 早期】

      創業早期都是非常艱難的,妳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東西是否會成功。對于創業者來說,在早期要有很好的願景,同時又要知道當下最重要的是什麽。另外,創業者還需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並且對業務進行適時的調整——用矽谷的話來說就是轉型。

      LinkedIn 早期面臨的壹個困難的就是,其他社交網站——壹開始是 Friendster,後來是 Facebook——用戶增長都非常快,人們壹直在跟我說我們的網站也應該提供圖片分享、遊戲等內容。我們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來思考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們的目標是改變人們的“經濟生活”,改變人們找工作的效率。對于任何商業事件來說,都是把人連接起來,有可能是爲了資本、有可能是爲了人才、有可能是爲了資源,當妳能把人們連接起來的時候,妳就創造了價值。因此雖然我們用戶增長比較慢,但是我們提供給人們的價值比其他社交網站要高,同時這些價值也更能持久。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做對了。

      我經常給其他創業者的壹個建議是,要能堅持但同時也要靈活。堅持就是要堅持自己的願景,靈活就是要傾聽別人的意見,了解市場的變化。很多互聯網公司做大很大,但是後來失敗了,比如 Excite 曾經是第二大搜索引擎但後來失敗了。有時候堅持是錯的,有時候太輕易的就向現實屈服是錯誤的,所以創業者需要把這二者結合好。

      我壹開始對 LinkedIn 的模式並沒有任何懷疑,但是我壹直在判斷自己是不是壹直在學習。

      我們在2003年5月發布自己網站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和 Friendster 壹樣迅速獲得用戶,但是到了7月,我們發現那是不可能的。那我們就想,自己公司是不是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研究以後發現,我們還不夠努力,還需要想更好的方法來提高用戶增長。

      于是我們開始提供了壹個地址本的功能。當2003年6月時候,人們來 LinkedIn 的時候並不知道還有誰也在這裏,但是當我們開始提供地址本功能的時候——就是妳可以上傳自己的地址本,然後我們會告訴妳,這些人裏有哪些已經在這裏了——當人們發現可以看到熟人也在的時候,就自然會和熟人連接起來。這讓我們的用戶增長有了很大的提升,雖然和 Friendster 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是壹個很關鍵的功能,如果當時沒有想出這個功能,LinkedIn 可能就完了。

      我們做的另外壹件事是如何對待盈利。當時很多人告訴我們說要盡快想辦法讓 LinkedIn 盈利,但是在 LinkedIn 成立的壹年半到兩年時間裏,我們完全沒有考慮過盈利模式的問題。我們認爲壹開始最重要的是用戶增長。

      這也是很重要的壹課:最好的想法是有爭議的想法。我現在在 GreyLock 做投資,我們最喜歡的投資案例就是那些大家有不同意見的案例,有人支持有人反對。LinkedIn 早期大家的各種想法事實上對它的成長也很有幫助。

      【大學教育】

      我大學學的兩件對後來創建 LinkedIn 有幫助的事情是,壹是我學習了很多人們本能是怎樣工作的,人們是如何思考,如何跟人溝通的。這對建立社交網絡很有幫助,社交網絡就是連接人。二是我學到了如何准確的思考。我做企業家其實會帶有很多投資的思考,就是哪些是對的,對世界有貢獻。

      【用戶界面】

      在用戶界面上我們要做很多妥協,因爲我們要盡量做到簡單,同時要對用戶有用。我們做的壹個很大的妥協就是,人們希望可以控制自己的頁面,比如頁面的顔色和布局,以凸顯自己的個性,但是這樣會使得整個網站看起來很混亂,也讓別人在浏覽用戶頁面的時候很不方便,因爲每個人的頁面都不壹樣。于是我們就規定了頁面的布局,沒有給用戶什麽控制權,但是這樣讓人們在招人的時候更方便了。

      【強關系弱關系】

      在 LinkedIn 早期的時候很多人認爲只有強關系才有用,並且人們不願意分享自己的人脈網絡。曾經有壹個投資人跟我說,我已經是那麽成功了,我不需要 LinkedIn。但是兩年之後,他每天都會用,因爲他需要找到合適的人才,需要讓人們了解他,來找他。另外壹個例子是記者,記者都覺得要保護自己的聯系人,但是 Adam Lashinsky 在寫 Inside Apple 這本書的時候非常依賴 LinkedIn,他告訴我,通過 LinkedIn 他找到了很多適合的采訪對象。

      從我個人來說,我需要找到好的人、好的公司來投資。我希望合適的人能找到我。可能有的人在做支付相關的創業,想找 PayPal 的人來投資或者咨詢意見,他們在 LinkedIn 上搜索的時候就會找到我,但他們並不壹定壹開始就想找我。這也是爲什麽人們會在 LinkedIn 上填寫工作經曆的原因。

      在社交網站時代,妳不僅僅是去找人,而且妳希望被別人找到。當人們意識到這壹點的時候,人們就會主動填寫工作經曆了。

      【爲何會成爲人脈之王】

      我覺得如果沒有 PayPal 的工作經曆,沒有 PayPal 後來的網絡圈子,我做 LinkedIn 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在我開始創業做 LinkedIn 的時候,我自己也越來越重視人脈圈子的作用,這也讓我的人脈圈越來越廣泛。健康的人脈網絡能夠建立健康的商業關系。

      【新的SNS關系】

      人們總喜歡說老的東西都要死了,但是我覺得人脈這件事,是人們生活裏至關重要的壹部分。 我也投資了很多社交網絡,比如 Facebook,我們 GeryLock 還投資了 Nextdoor。人們需要不同的社交網絡,因爲不同的社交網絡能夠提供不同的價值,在現實世界裏,人們也有家、有飯店、有單位等不同的場所。

      【WEB 3.0】

      我認爲 WEB 3.0 就是數據,比如 Waze 就是利用了數據來幫助人們找到更好的開車線路。LinkedIn 也利用了相關數據,來幫助人們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從企業家到投資人

      對我來說這兩件事很像,當我做企業的時候,我也經常從投資方面去想問題,比如做這件事對世界有怎樣的影響。我要麽就是自己去做,要麽就是投資別人去做。

      我在1997年創立了 SocialNet,1998年我就做出了人生第壹筆投資,投資了 PayPal。同時我還投資了 Friendster,Facebook,Six Apart。

      挑戰當然是有的,比如全職做這兩份工作。但是我基本上只投資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公司,因爲只有這方面是我專業的,我也能給這些公司提供幫助。

      我把自己在 LinkedIn 時候跟投資人要融資時候的資料都放在了網上,我也希望人們能夠從中學習到壹些東西。

      對投資的判斷其實更多是藝術而不是科學。妳要看這件事能否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是,妳還得看這群人能否做成這件事。

      我會看這家公司能否被人們記住。人們通常只能記住7個常用的手機應用,妳這家公司的産品能否成爲其中之壹就非常重要。如果有機會,那就是值得投資。

      【新的支付系統】

      支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移動創造了很大的機會,但仍然很難。我看過幾乎所有來跟我要融資的支付公司,但是投的很少。

      在矽谷有這樣壹種說法,可能類似于有知的悲觀,就是當妳了解壹個行業太多的時候,可能不是壹件好事,因爲妳會知道做成壹件事有多難,從而開始害怕去做。當我們做 PayPal 的時候對銀行、金融系統等並不是很了解,就直接去做了。但是現在我很擔心自己會錯過下壹個十年在支付領域的大機會。

      【PayPal Mafia】

      我們做 PayPal 的時候都還很年輕,PayPal 也賣的很早。所以那時候很多人在離開 PayPal 之後都創業了,因爲我們都很有想法。我們經常直接給對方打電話,討論新的東西或者問自己在做的東西。社交網絡的力量就是讓人們更快、更方便的解決問題。

      當然,我們也經常壹起吃飯,或者我們中間有的人辦聚會的時候,那我們也都會去。

      在 PayPal 的工作經曆對後來的創業也很有幫助。壹個人的人脈圈能夠放大他的能力,比如找到合適的人、找到合適錢等。對我們投資者來說,我們會看大公司出來的人,因爲他們有很好的人脈圈。沒有壹個很好的人脈圈的話,並不是說就不能成功。但是如果妳有很好的人脈圈,那麽對妳的成功會非常有幫助。

      【商業模式】

      對于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公司,規模比商業模式更重要,尤其是社交相關的。很多時候規模起來了,再想商業模式就會簡單很多。

      我們的核心就是做好人們職業相關的東西,比如工作經曆、職位等,我們壹開始是專注在個人的,但是後來發現企業有這樣的需求。其實我們面向企業的産品晚了兩年才做出來,很早就有企業跟我們提建議想要這樣的産品。

      在 LinkedIn 我有這樣壹個說法,就是 Next Play,要想著接下來這部怎麽做,就是明白未來要的是什麽,這點很重要。心裏有明確目標之後,就不會被用戶的需求帶亂了。

      【社交網絡就是創始人】

      這句話是 Danah Boyd 最先提出來的,那個時候還是2005、2006年左右,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洞見。當 Mark Zuckerberg 做 Facebook 的時候,他的經曆就到哈佛爲止了,他很多時候想的功能都是爲大學生而做的。我成立 LinkedIn 的時候已經有創業過,有在 PayPal 工作過,所以我想的更多的是如果讓壹個社交網絡能對人們的商業行爲有幫助。

      這是創始人對壹個網站的影響。

      【LinkedIn 對用戶的幫助】

      我們希望 LinkedIn 能對人們有巨大的幫助,可能是在某段時間裏特別有用。當然我們希望用戶盡可能多的來,但是核心是,我們要讓他們在上 LinkedIn 的非常有用。

      【矽谷如何看中國】

      我覺得矽谷壹直關注未來、關注變革、專注顛覆。他們都很關注中國市場。我在 GreyLock 的壹個同事完全不懂中文,但是他讓自己孩子學中文。

      至于那些 Copy to China 的說法,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把其他地方的行的通的模式搬到另壹個市場,這是符合常理的商業行爲。

      我現在有7部手機,今天帶了三部,其中壹部是紅米。不久前我在矽谷和雷軍吃飯他給我的,我覺得這是很不錯的手機,雷軍也很棒。要了解 Android 的情況,使用 Android 手機是必須的。

      對于 Linkedin,中國也是壹個很大的市場。現在在我們只有英文網站的情況下,我們在中國已經有了300萬用戶,我們在很細致的了解中國市場。這是我第三次來中國,我計劃以後常來。

      【Twitter 上市】

      我和他們都是朋友,也結合 LinkedIn 的上市,給過他們壹些上市的建議。我覺得壹家公司在融資的時候,很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投資人,讓投資人能給妳帶來更多的價值。

     

          網頁寄存     電郵    網存    伺服器    網域   中國域名

搜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