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852)39995400  (852)68882160
購物車
註冊

用戶登入

×
忘記用戶名
忘記密碼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

(852)39995400

WhatsApp 微信號

電郵 support@tnet.hk
在線諮詢    

更多聯繫方式

中國推出「黃河葬」 倡導厚養薄葬

  • 發佈時間:2013-04-10

  • 瀏覽次數:2588

  •       時代互聯4月10日訊 4日,清明節,黃河上游的寧夏黃河邊。57歲的王興平與兄弟姐妹一起,將花瓣放入父親的骨灰盒內,然後再將骨灰撒入黃河。骨灰回歸母親河,花瓣隨著河水漂流,也捎去全家人對父親的哀思。

          「父親一個月前去世,自己提出死後不買墓地,而要把骨灰撒入黃河。我們尊重父親的決定。」王興平說。

          老人來自黃河下游的山東。王興平告訴記者,「老人期望用這種方式在死後隨著黃河水慢慢流向山東,回歸故鄉。」

          當天共有43個家庭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殯葬管理部門倡導的「骨灰撒散黃河公祭活動」。當地政府已連續第3年舉辦這項活動。

          「我們期望通過推出『黃河生態葬』的形式,幫助民眾樹立「厚養薄葬」新觀念。悼念死者在於心實意誠。孝心用在老人生前物質生活改善和精神贍養上,讓他們擁有一個幸福安定的晚年,更有意義。」銀川市殯葬管理所所長張衛東說。

          今年63歲的張志明陪同妻子將其去世多年的妹妹的骨灰撒入黃河。「這種方式既文明又環保,逝者逝已,回歸大自然才是最好歸宿。等我們百年之後,我們也願意選擇這種方式,無需講究那麼多俗禮。」張志明說。

          為節約土地、保護環境和推動殯葬改革,銀川市從2011年開始依託母親河黃河舉辦「骨灰撒散黃河公祭活動」,參與數量也從第一年5具上升到今年的43具。

          「這說明現在越來越多人能夠接受這種新的殯葬方式,但與土葬相比仍是極少數。」張衛東認為,選擇草坪葬、樹葬、黃河葬等綠色殯葬方式的人數仍然較少,除受「入土為安」傳統觀念影響之外,宣傳不夠也是重要原因。

          據了解,根據民政部「有條件的沿海城市都要舉辦骨灰撒海活動」的指導方針,近年來,天津、上海、廣州、福州、青島等地都組織了海葬活動,寧波、濟南等地也在今年首次舉辦集體海葬儀式。

          天津市自1990年率先開展海葬以來,已撒放骨灰逾萬具。從初始期每年向大海撒放骨灰200餘具,到現在每年撒放骨灰800餘具。

          「我們期待通過持續開展這些活動,通過媒體的宣傳,更多人能夠了解綠色殯葬,從而選擇綠色殯葬,為我們的後代留下更多土地。」張衛東說。

          受中國傳統「入土為安」理念影響,土葬是千百年來中國最主要的殯葬方式,而持續增加的墓地也成為這個人口大國土地資源愈來愈緊張的重壓之一。與此同時,墓地價格水漲船高,民眾不禁感嘆「死不起」。

          「黃河葬」這種生態殯葬形式雖然頗具優勢,但仍有民眾對於今後沒有祭奠親人的固定地點而耿耿於懷。「以後逢年過節時,或許我們只能到黃河邊來緬懷父親了。」王興平說。

          對此,張衛東表示,他們也在考慮相關解決辦法。「這些人是文明殯葬方式的提倡者和先行者,他們應該受到尊重和銘記。我們下一步計劃在公墓區為其建立紀念碑,刻上他們的名字,也讓其親人有緬懷祭祀、寄託哀思的場所。」

    時代互聯4月優惠:中文域名買3年送1年

                                                                                                     


搜索

Document